在纽约逛画廊,我把一半以上的注意力放在照片装裱上面。这是目前国内的弱项,虽然我们的照片做得不错了,但是装裱装框后在展厅里面的效果就是不靠铺。上海双年展上的展品居然都皱巴巴的。一方是作者不够重视,也方面也是因为整个装裱的产业没有跟上,最低标准也没有达到。我考察的结论是:摄影作品的装裱没有一定成规,装裱的目的有两个:一是为了美观,这就需要考虑不同作品的风格本身,与之结合。另外则是为了长期保存,这就需要考虑技术和材质的可靠性。 先来看看我观察到的几种模式: A -1传统镜框:底板和玻璃离得很近,几乎紧贴,其间用一层卡纸,卡纸的边沿宽度有厚有薄,但只要使用卡纸,内框一定裁成45度角。这种镜框国内已经做得很好了。外框的木线条国外用有颜色的很少,主要是白色、黑色或本色的木头颜色。这种做法最常用于24寸以内的黑白相片。首先是受到卡纸本身的大小的影响,卡纸是工业制成品,总归是在一开以内。大的彩色照片用这种做法的就很少了。而且大了之后,玻璃就压不实卡纸,玻璃和其内内的卡纸部紧密接触。卡纸和照片相纸也不紧密接触,有时候会在照片上留下投影。 这种装裱法,黑白照片通常会在相纸上留白边,加上白边之后的相纸的尺寸要大于卡纸所切出来的内框的边沿。卡纸压在白边之外。 彩色的有不留白边的。如果照片尺寸不大,就不一定需要裱死在底板上,如果尺寸比较大,就要考虑四边虽然被卡纸的边沿压住了,中间还是会鼓起,有时压不紧,卡纸就会在相纸上留下不好看的投影。这时就需要考虑把照片裱死在底板上。 加卡纸在玻璃和相纸之间,一方面是为了美观,另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可能是:不让玻璃和相纸直接接触。万一天气潮湿,这种直接接触对于照片的损坏是灾难性的。 这个办法最大的问题是做不大。最大的优点是对于照片完全没有人为的损坏---照片接触空气的自然衰老不算。用无酸纸基碳素相纸,据说可以保持很长时间。
A-2 是这种传统装框法的变体,还是不要太厚的镜框,卡纸裁45度角内框。只是照片小于卡纸内框。这时候照片往往只粘了四个角,很松地固定在底板上,保持照片本身的不平坦的状态。这个方法多用于展示一些老的黑白照片。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正在展出的黑白照片就是这种裱法。还有一些相纸比较皱巴巴的,需要强调原作感的,也经常这么干。除了摄影之外,很多素描经常那个会这么做。特别是花在特种纸或手工纸上面,纸张的边缘不整齐的,经常也这样处理。
为了不伤害照片,有的人不愿意在照片背后用双面胶固定,就用影集里用的四角的斜角套把照片夹着,也好看。
C-1,裱铝板。近年来开始流行这种装裱,这种装裱法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有待观察。多见于不带白边的彩色照片。 照片直接裱死在铝板上,带来一个缺点:无法在照片背后签名,只能在照片表面签名。有的人签在照片下延的白边上,有的人签在画面里面。如果照片尺寸不够大,签在画面里面和外面都影响画面。 有时候,无法签名的问题可以用发放收藏证书的办法来解决。 铝板的背后再用铝的管线作十字方框支撑格子。一方面用来挂整个铝板在墙上。另一方面,防止整个铝板因为冷热变化而弯翘。 铝板的硬度是有限的,四个边角很容易因为撞击而且弯翘或变得圆钝,影响挺括。要注意用硬纸板折的纸角保护。 裱在铝板上的照片,哑光的或者光面的都有。在国内的工艺水平下,光面的虽然对比更好,但是很容易因为操作者不小心而划伤。 根据照片尺寸,铝板的厚度从两毫米到六毫米都常见。
C-2照片裱在铝板上,上面再加上一层5毫米厚的有机玻璃板。照片处于铝板和有机板之间。有机板使用真空吸压的办法压上去的。这种方式避免了照片表面和空气接触的变质和受损。有其优点。背后的签名看不见的缺点和C-1相同。
不管在什么情况下,使用有机板的话尽量使用哑光的有机板。能够有效避免射灯的反光等的影响。我在澳门的时候他们基本上用A-1的办法,但是用了一种磨砂面的有机板。基本上紧贴在照片上,但因为是磨砂面,就不会因为潮湿和相纸表面粘在一起。磨砂面会影响照片的对比度,当相纸和有机板不紧贴的时候就不好用。当其紧贴的时候,图像清晰,对比度略为的下降,对于大幅的彩色照片来说很难发现可以忽略不计。它的优点是照片不用裱死在底板上,有些些微的不平坦经过磨砂板之后完全看不出来了。
D, 前后都使用透明的哑光有机板。有机板是用真空吸上去的,是物理手段,并不使用胶。理论上在同等条件下就可以进行逆过程。不会对照片有不可逆的伤害。照片与空气隔绝的优点前面已经说过。 这种裱法最大的优点是,可以签名在照片背后,透过透明的有机板能看得见签名。 有机板背后用木或铝线条做成格子,即用于悬挂,也用于防止面幅过大而变形。木线条框架与背面的有机板的连接用玻璃胶。木线条框架的上延内侧做成梯度,刚好与另一根梯度相吻的独立木条相配。悬挂照片时,先将独立的木线条找好水平固定在墙上,将整个裱好的照片往上一挂就卡住了。非常方便。 这是目前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办法之一。在纽约也是去年才开始出现。在画廊区这种办法正在淘汰裱铝板。
侧面的特写可以看到两层有机板夹着照片
背后可以看见签名
固定在墙上的木线条有内倾的斜角
有机板背后的挂照片的木结构的此处有相吻合的斜角
E,以上这些办法一种更比一种昂贵。当然,有时候也可以无招胜有招,我来说说几种适合学生用的,廉价的办法。 E-1有些小图片,就是用大头针直接钉在墙上也是很好的办法。 E-2,用夹子夹,把夹子挂在钉在墙上的钉子上,夹子内和照片接触的地方可以用宣纸等软的纸片垫,免得损伤照片。这种办法的缺点找水平不太好找。以上两种办法一流美术馆也在用,没设么可不好意思的。 E-3,用夹子夹在KT板上,KT板可用海绵胶与墙面固定。是上一种的升级。但是海绵胶的污染力有目共睹。 E-4, 用喷胶粘在KT板上。毁灭照片。再怎么号称无损的喷胶也是有问题的。严重反对这种办法。 E-5, KT 板做底,代替C-2中的底层的铝板。前面用一块玻璃或有机板,不裱死,用四个直角卡子固定在墙上,作为短期展示,有廉价又好看。玻璃得面积可以略大于照片。
F,社会上流行用于婚纱摄影的宝丽裱之类,底板木料很差很容易弯翘,而且木板透气,时间长了之后在照片下面出现气泡。这是万不能用于艺术品的。
H, 我所见过的最好看的照片装裱,是两年前在伦敦的Photo Gallery见到的,这次在纽约没有见到,直见到近似的。办法是把裱铝板的C-1和厚外框的B-1相结合。照片裱在铝板上之后,用垫件将整片铝板支出一定的高度,在固定在底板上。外面再用厚厚的外框封住,这样就无法从侧面看见垫高了铝板的结构。只能从正面看,整片裱了照片的铝板在底板上留下投影,好像漂浮在空中。铝板越薄,支撑起来越高,这种效果就越强烈。我在这里出世的这个效果不太明显。比我在伦敦所见的差得远。
此外,在Moma看到一个最奢侈的装裱,照片裱死在底板之后,整个再用有机玻璃盒子给包了起来。
最好,我想说,装裱不能挽救一张不好的作品。但是,可以帮助一张好作品。
(转自非常现场邱志杰)
|